• 报业集团广告部
    专业 快速 低价
  • 联系电话
    400-6055-150

万姓同根在周口,一城阅尽数千年

你贵姓?你想追溯自己的姓氏始源吗?来这里一一

淮阳姓氏文化城内的“百家姓”影壁墙

“你贵姓?”无论是陌生人之间的碰面,抑或是网络社交软件的交流,这句话往往是人们互相认识的第一句礼仪之言。

姓氏,是镌刻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底深处的根亲记忆。有了姓氏,才有族谱;有了族谱,才有延续。所以说,中华姓氏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沧桑和荣耀历程。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如若寻根问祖,《新百家姓》里的73个姓氏都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其源头滥觞于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

相传远古时期,太昊伏羲氏从甘肃天水一路东迁,沿黄河流域向东,最终定都于宛丘,即今天的河南周口淮阳,并在这里“定姓氏”,开启了中华姓氏文化先河。所以,文化研究学界一直有“万姓同根,根在周口”之说。

穿越历史长河,今天的人们追溯姓氏渊源,更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太昊伏羲氏开启文明曙光,创立了姓氏

风从远古吹来。

距今大约8000—6000年间,人文始祖伏羲带领部落族人到达黄河流域的中原境内,在豫东南的一块高丘之上建立都城,肇始人类文明的曙光。

这个高丘,在当时被称为“宛丘”,也就是今天的周口淮阳。

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太昊伏羲陵,即是这位人类文明始祖的长眠之地。如今的太昊伏羲陵统天殿内,依然有伏羲“定姓氏”的壁画,铭记着他的丰功伟绩。

而中华民族的姓氏,也从这里开启。

“风”姓,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姓氏,也是太昊伏羲氏的自姓。“太昊伏羲氏观察天象,研究自然变化,发现风能吹沙走石、力大无穷,便以风为自姓。”周口市淮阳区姓氏文化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郑勇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介绍说。

太昊伏羲陵的“龙园”内,一个硕大的、以龙为造型的“风”字熠熠生辉,向后人诉说着姓氏文化的起源。凡到太昊伏羲陵祭拜观光的游客,常常在此打卡拍照,以示自己是中华民族子孙的正统血缘。

姓氏起源不仅停留在民间传说上,更体现在史料记载中。

晋代的《帝王世纪》《竹书纪年》中均有载:伏羲,风姓。而《古文观止》的编撰者、清代学者吴乘权在其另一部作品《纲鉴易知录》中写道:“伏羲对人类社会有六大功绩:作网罟、正姓氏、制嫁娶、画八卦、造琴瑟。”不难看出,“正姓氏”被排在功绩的第二位。

伏羲自定风姓后,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或以居所为姓,或以官职为姓等,中华姓氏自此起源。

姓氏文化,是厚重周口的亮丽名片

宽阔的淮阳区朝祖大道东段,坐落着一处古香古色的“姓氏文化城”。穿过高耸的牌坊,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姓氏文化符号,从甲骨文的雕塑到百家姓的起源,这里都能给予展示。

姓氏文化城的负责人郭俊霞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姓氏文化是淮阳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打造文旅融合模式的姓氏文化城,不仅能让海内外游客在这里放松休闲,还能寻根问祖,找到姓氏源头。

眼下,一年一度的“太昊陵古庙会”正在淮阳举办。从农历二月初二开始,每天都有数十万计的海内外游客汇聚于此,怀着虔诚之心,开启一场神圣的寻根谒祖之旅。

万姓拜羲皇,寻根在淮阳。

在《淮阳姓氏文化研究》编委会副主任董素芝看来,如果从姓氏文化的角度考量,古老而厚重的淮阳不仅仅是诗和远方,更是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根和故乡。

跳出百家姓的范畴加以研究,中国人常用的姓氏多达3000多个,在河南周口存在的有1084个。因此,在周口研究姓氏文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姓氏文化也成为厚重周口的一张亮丽名片。

周口市姓氏文化历史研究会会长、周口师范学院教授李军法介绍,目前,周口市不仅在市级层面成立了姓氏文化历史研究会,还有9个县市区成立了姓氏文化研究会,另外还有31个市级、110个县级专姓研究会。“其中,淮阳在姓氏文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标志性的,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李军法说。

树茂千枝始自根,楼高万丈始于地。姓氏文化资源是周口市的优势文化资源,目前,周口市正在以姓氏文化为血脉纽带,开展系列根亲文化活动,持续扩大周口市姓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周口成为更多海内外华人的寻根谒祖之地。

传承姓氏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伏羲之后,中华民族姓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众多姓氏同根同族,互为依存,血脉相连。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敬祖尊宗的传统文化,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穿越历史长河,回望来时之路,今天的人们研究姓氏、延续族谱,不仅是对先祖的缅怀和纪念,更是在用亲情打造新时期华夏儿女血脉相连的精神家园。

李军法认为,姓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许多宝贵的优秀遗产,如家训、家书、族规等等,具有不可或缺的当代价值。研究姓氏文化,对于了解历史、汲取古人智慧、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中国社会特点、丰富我们新时代的生活、创新发展新时代的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淮阳区《淮阳姓氏文化研究》编委会副主任郑勇建议,可以通过举办寻亲、展览、讲座、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和发扬姓氏文化,让姓氏文化从学术研究走到群众身边,让不同姓氏的华夏儿女增进根亲交流、弘扬祖训家风,从而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今年太昊陵古庙会期间,远在加拿大的海外游子白先生专门飞回国内,来到中原腹地的淮阳太昊陵开启寻根之旅,并在太昊陵西侧的“留根园”亲手栽植了一棵小树,意在“把根留住”。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骄傲的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方,我的根都在老家河南。”白先生这句发自肺腑的感言,正是代表了很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声。

来源:《大河报》


推荐阅读:

信阳日报登报电话_信阳日报广告部

南阳日报登报电话_南阳日报广告部

洛阳日报登报电话_洛阳日报广告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