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鹏 甄红菊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随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两会等重要场合,围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对生产力规律的深刻把握,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抓住时代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战略核心技术突破,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思维,用科技的钥匙打开中医药的宝藏。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是以先进科学技术多维度赋能中医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过程。科学技术赋能中医药,绝不仅仅是中医药作用实现方式的时代变革,更重要的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发展,使中医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下,充分释放生命智慧和多维价值,使中医药真正成为中国原创科学的代表。必须针对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坚,力争在增强中医药“安全”“有效”等硬实力上实现新突破,用强有力的事实回应人们对中医药的质疑。在中医诊疗领域,数字化技术在中医诊疗中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诊疗的精准度。在中药产业领域,将科技创新贯穿中药全产业链,实现中药产业的智能化、标准化,有助于解决中药安全、有效等瓶颈问题。古老的中医药只有抓住高科技发展的机遇,促进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消费环节的数字化,打造出时尚、智慧的健康产品,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医诊疗和中药产业中的应用,才能实现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辩证思维,统筹推进中医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中医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进行整体谋划和重点部署,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造提升中医药传统产业,一手抓培育壮大中医药新兴产业。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重要任务是促进中医药传统产业的升级,中医药传统产业是中医药发展的基底,但是这些传统产业大多数属于粗放型增长类型,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在中医药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人工智能应用于中医药传统产业,对中医药传统产业的整体进行科技赋能,促使产业技术升级,实现中医药传统产业从粗放型向高质量型转变。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还要注重培育中医药新兴产业,促使中医药与第三产业跨界组合,这是发展中医药新兴产业的重要探索实践。比如,医康养跨界组合重构大健康产业,通过打破医疗卫生、康复保健、健康旅游、文化产业的行业壁垒,发挥中医药全资源价值的融通协同作用,是实现生产力全要素组合塑型中医药新兴产业的新思路。近年来,传统意义上以中医健身、中医调养为主要特色的中医馆大量涌现,中医药与饮食、美容等产业融合度逐渐上升,对青年群体产生了较大吸引力。这些是中医药、文化与产业相融相生的创新案例,是中医药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战略思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遵循“四链融合”的要求,发挥科学研究的源头驱动作用,推动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中医药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建立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储备,加大中医药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科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为“四链融合”提供中医药未来产业的人才支撑。产业变革是推动中医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动能”。在推动中医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探索中医药多种业态、多样模式的发展路径,为“四链融合”培育主体力量。资金是推动中医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政府要制定资金流动的引领性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中医药“智能+”的“高精尖缺”新业态中,为破解“四链融合”融资难题提供支持。如华为“神农大脑”工程的开启,借助智能AI技术,打造中医药诊断数字模型,实现诊疗流程和组方标准化,有助于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是中医药领域的一项突破性创新举措。要以创新为驱动,促进科研、人才、产业、资金高质量汇聚,促进新质生产要素一体化发展,提高中医药科研突破力、人才创造力、产业变革力和资金利用力,推动科学研究与产业变革、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无缝对接、相互促进,重点围绕中医药原创科学转化、中医智能诊断应用、中药新药创制、中医药服务贸易数字化、中医药跨界发展等新方向新领域,在“四链”顺畅对接和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中医药领域新质生产要素聚集,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总之,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既要遵循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要结合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特殊规律,不断探索增强中医药核心竞争力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实践,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生动案例。
来源:《大众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