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青岛政法机关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着力维护国家安全,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在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务实成效。即日起,本报开设“‘ 走在前、挑大梁’ 的青岛政法实践”专栏,组织记者深入青岛各级政法机关,走近政法干警,采写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挑大梁”的生动实践和精彩故事。敬请关注。
岛城初冬,斑斓入画:登高远眺,碧海蓝天、帆影点点;环城四顾,红瓦黄墙、层林尽染;城乡景区,游人如织、欢声笑语……青岛,怎一个“美”字道尽风情!
景美人和离不开政法工作保驾护航。2024年,在深化政法领域改革的潮头上,青岛市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成绩亮眼:青岛中央法务区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岛国际商事法庭落户运行;“青法先生”企业服务团入选2024年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成为企业信赖、社会认可的城市新名片;“金智谷”防范金融领域风险、赋能金融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统筹调度政法资源,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依法稳妥化解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政法领域“数字大脑”加快建设,14项成果入选2024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典型案例;在 2023 年度法治山东建设评估中,青岛位列第一……
今年 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山东之任,亦是青岛之责。“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法治保障。青岛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上‘走在前、挑大梁’,作为政法机关,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护航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德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增底气
100多年前,青岛开埠;40年前,青岛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开放的青岛,肩负“国之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开放平台接连落地。今年,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妇女论坛等一系列国际交往活动成功举办,让青岛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世界各地的朋友纷至沓来,汇聚青岛,共商发展。
勇担使命,机遇与挑战并存;屹立潮头,法治与开放相伴随行。
今年 2月,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省法院院长霍敏共同为青岛中央法务区、青岛国际商事法庭揭牌;3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青岛中央法务区建设实施方案,矩阵式布局“四区一平台”(涉外法务区、上合法务区、金融法务区、自贸法务区和数字法务平台),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聚力打造现代法务生态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厚植法治根基。
4月8日,在青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区,11名人大代表共同见证,青岛国际商事法庭敲响“第一槌”。在审理英国某公司与荷兰某公司因在青岛设立合资企业运营不畅引发的损害利益责任纠纷一案中,合议庭严格依照涉外诉讼程序,组织当事人围绕公司章程、股东及董事职责、赔偿责任的请求依据等争议焦点举证质证,通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获得当事双方一致好评。
“这是在山东省设立的首个地方性国际商事法庭。”青岛国际商事法庭负责人说,“法庭致力于在审判中注重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国际经贸秩序,积极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培沃土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碧波之间,澎湃着经济发展的脉动——
每分钟,约62个标准箱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吞吐”;每一天,约792户新的经营主体在青岛登记注册;每个月,约2万名人才选择留在青岛……
蔚蓝背后,法治为发展滋润沃土——
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修订《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法治环境更加规范有序。
首创由党委政法委主导的“ 金智谷”智慧治理平台和联动工作体系,入选党的二十大以来青岛地方改革13个典型案例,被评为2024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典型案例。
依托法治专家“ 智库” ,汇聚1万余名法律英才,组建“青法先生”企业服务团,走进民营企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市民中心,向经营主体提供全周期法律服务,推动化解涉企重大疑难复杂案件30余起,助力企业止损挽损10亿余元。
实施服务实体经济“ 政法五项行动”,出台政法机关服务民营经济25条、护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1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55条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工作, 51 个部门 488个事项纳入清单管理,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
积极靠前服务、化解企业法律风险,也是青岛政法机关护航营商环境的重要实践。青岛中央法务区集聚高水平法律服务机构和高素质法律服务人才,形成以律师服务为核心,以公证、司法鉴定、税务等专业服务为配套的完整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风险管控、文书起草等服务;成立全省首家民办非企业性质专业商事调解机构——青岛法润商事调解中心,已办理诉前调解案件4258件,调解成功1258件、标的额15亿元;青岛海事法院通过制定港口疏浚、仓储质押、集装箱作业等8大类标准合同范本,以“推荐级”“ 指导级” “参考级”区别合同条款,面向企业分级推广,300余家企业因此获益。
10月25日,在2024企业家幸福感营商对话活动中,青岛市再次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想投愿投敢投。”青岛市委依法治市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添动能
海湾环抱岛,山海映城辉。这座海滨之城,总是随风而舞动。
这是一缕红色的风。一百多年前,一群爱国青年高举旗帜,“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掷地有声、震惊中外。如今,五四广场上,主题雕塑“五月的风”激励着一代代青岛人砥砺前行。
接过时代的接力棒,青岛政法机关以昂扬之姿,聚改革之力,扬开放之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青岛市优化调整市委政法委员会,由市公检法和青岛海事法院“一把手”兼任副书记(海事法院院长担任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在全国11家海事法院中属首例),司法、国安、退役军人等8个单位负责同志兼任委员,民政、信访、仲裁等9个单位为常规列席单位,对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集体研究,构建起“大政法”工作格局。建立市级政法系统联席会议机制,涵盖综合指挥、队伍建设、调查研究、维稳安保、综合治理、执法监督、舆论宣传等各个方面,有效提升了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能力。136个镇街实现政法委员全覆盖;遴选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等4个镇街,试点成立基层政法联合党支部,由政法委员任书记,统筹协调基层政法工作,打通党管政法“最后一公里”。
这是一缕改革清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是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方案;推进“ 无证明城市” 建设,“无感审批”事项348 项;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试点工作,理清行政执法争议事项66个,精准督促整改问题400余个,行政执法质效大幅提升;打造“蓝色风暴”执行专业品牌,解决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在全国率先制定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及备案审查工作地方标准,出版发行《青岛法治发展蓝皮书》;设立服务“三农”的“青法先生”乡村振兴服务团,调处各类涉农纠纷70余件次,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70余万元;在全国首创检察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衔接转化机制,办理案件318起,最高检在全国16个省市试点推广。
这是一缕智慧新风。青岛政法系统以深化改革为引领“ 增动力、 添活力” ,建好用好政法领域数字大脑,以数智改革赋能法治建设,以法治智慧推动经济发展。
推进大数据共享共用,构建现代化“ 数字法治”体系。搭建公安“情指行”一体化平台,智慧安防实现人、车、物信息的全面采集、动态监管、预警研判和核查处置,扎实推进“警格+企格+网格”大融合;与山东大学合作共建国内高校首个以“智慧国家治理”为主题,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建设的A 类文科实验室;建设市委政法委网格化智慧工作平台,入选中国智慧政法十佳创新案例;把数字化改革运用于新业态监管,通过数字化监管,引导网约车、网络餐饮、共享旅馆等新兴业态依法健康有序发展。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青岛市政法机关勇立潮头,在群众热切期盼中忠诚履职、担当作为,踔厉奋发、改革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再谱法治新篇!
来源:《山东法制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