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晖
在城市治理与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承载力对城市扩张、空间开发、结构调整的基础性约束作用。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地区,同时也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重灾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集合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目标。受城镇化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乡村人口流入城镇等因素影响,城镇人口持续增加。截止到 2022 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 9.2 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5.22%,比 2021 年提高 0.50 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承载能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承载力”一词源于生态学中特定区域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对某一物种的最大容纳数量,近 20 年来,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不断被深化并逐渐扩展到自然资源、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在理论与方法方面日臻完善。进入 2l 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承载能力之间的关联,逐渐深化城市承载能力的概念与内涵,把承载力的概念逐渐应用到城市规划中。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 2022 年度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 止 到 2022 年 末 ,河 南 省 城 镇 常 住 人 口1274.2 万人,常住人口呈现总量增加、自增率继续走低、人口总抚养比略降、人口老龄化继续加深、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等特征。城镇化率达到 79.1%。伴随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在逐 步 扩 大 ,2022 年 末 达 到 744.15 平 方 公 里 。不断加速的城镇化进程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也对城市承载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提出郑州市城市承载能力对策如下:
一、合理规划,科学布局
城市的规模并不是越集中越好,郑州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在进行大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不必局限于城市集中发展,而更应该推进“卫星城市”的建设。大都市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城市规模保持适度增长,同 时 辐 射 周 边 地 区 ,带 动 周 边 中 小 城 市 的 发展。形成以大都市为中心,周边中小城市为外围的卫星形态。大都市的发展通常 以 政 治 文化 与 金 融 经 济 为 中 心 ,周 边 各 中 小 城 市 的 发展 各 有 不 同 的 侧 重 ,这 样 的 城 市 形 态 很 好 地缓 解 了 大 都 市 的 发 展 压 力 ,使 各 中 小 城 市 都有 发 展 的 空 间 ,避 免 了 一 枝 独 秀 的 情 况 。 郑州目前正在加速构建与完善郑州大都市区城际 铁 路 。 郑 州 大 都 市 区 将 以 郑 州 为 中 心 ,推动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进一 步 深 化 与 洛 阳、平 顶 山、漯 河、济 源 等 城 市联动发展。建设干线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际 快 速 客 运 通 道 、城 际 快 速 货 运 通 道 等 交 通设施,打造郑州大都市区交通网,加快发展郑州连接周边组团的市域郊铁路实施干线公路城 区 段 外 迁 ,形 成 以 铁 路 交 通 为 骨 干 城 市 快速路网为基础的都市区交通廊道。郑州大都市区城际铁路的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周边中小城 市 的 发 展 ,而 且 能 够 有 效 缓 解 郑 州 市 的 交通 压 力 。 郑 州 市 目 前 正 在 构 建 新 城 区 建 设 、大学城建设和航空港区建设,给城市中心多极化发展创造了空 间 ,政 府 应 该 进 一 步 围 绕 新 中 心 进 行 经 济 发 展 规 划 ,对 城市 发 展 布 局进行科学调整,并限制无序周边中小城市的蔓延式发展。
二、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而且是保证生产、生活的各类公共服务的物质载体。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下的城镇化建设,郑州市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要有新的突破。首先是扩充资源、优化布局;根据人口流动情况与有效发展原则,适时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数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科学调整资源布局,促进公共服务资源随人口配置转变。比如在规划布局黄河、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在建设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体育文化设施时,都会按照近民、便民、惠民原则去考虑城市常住人口分布和当地文体资源实际情况来确定建设地点和规模,打造“15 分钟”都市生活圈。其次是明确权利、广泛参与;明确政府、社会和个人的权力与责任的边界,保障主要由政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明确主要由政府引导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及市场积极参与供给;对于高品质生活服务则完全交由市场供给。进一步拓宽市场准入标准,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建设,引导群众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形成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发展格局。最后是搭建平台、提高效率;持续完善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平台,支持各地结合服务范围,推出“线上+线下”服务设施地图,全面推行“一门通办”“一网通办”“只跑一次”“一次办好”,真正让人民群众获得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
三、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总体实力
第三产业是城镇化发展后续工作的重要保障,第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生产、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平,也是缓解城镇居民就业、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消费需求以及提高承载力的主要方法。根据《河南省蓝皮书》的显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特别是特大洪涝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河南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发展呈现较强韧性,取得了主要经济指标两年平均增速保持增长、同比增速与全国差距整体缩小的成绩。第三产业不断推动 GDP 增长,是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城市总体实力的提升将拉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郑州市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有河南省特色的第三产业。根据河南省悠久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特色文创等,培育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群,拉长产业链条,形成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以增强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总之,郑州市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更应该联动省内各大中小城市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根据各地的优势与劣势,选择因地制宜的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各市的优点,提高城市总体的承载能力。在建设城市时要考虑到人口、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不仅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低碳绿色发展,更要建设出展现河南省面貌的特色产业,把握机遇,建设智慧城市。
(作者系郑州工商学院工学院国土资源与环境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术带头人)
来源:《郑州日报》 2023年6月12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