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这为我省进一步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风险控制体系,推动养老金融提质增效提供了方向指引。
我国于 2022 年启动了个人养老金制度,郑州市成为 36 个先行先试城市和地区之一。符合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条件的居民可以在郑州个人养老金账户内选择购买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还可以进行储蓄存款。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以外,居民可自由选择其他市场化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以上二者统称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河南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行,我省居民对养老金融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各金融机构也针对我省多层次养老金融需求,统筹各类金融资源,持续为有养老投资需求的客户提供创新特色化的金融产品。目前,河南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 6 家国有银行和 12 家股份制银行具有个人养老金账户资格,可供选择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个人养老金基金 193 只,储蓄类产品有 465 款,保险产品 103 款。在其他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方面,根据河南养老金融产品手册,有 15 家银行和保险类金融机构提供商业养老保险、养老财务规划、企业年金服务、养老信贷、养老机构保险、老年医疗护理保险等养老金融产品,其中 8 家银行和保险类金融机构提供商业养老保险、养老财务规划等养老金融产品和养老金融服务。
然而,河南养老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需求不足、收益率偏低、居民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等问题。截至 2023 年年底,郑州市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 175.9999万人,缴费人数 48.3769 万人,人均缴费1535 元,缴费人数较少,缴费金额较低。究其原因是现有的养老金理财产品中,大部分是固定收益类,收益率略低于 2%,难以抵御通货膨胀,并且投资期限通常较长,实行封闭式管理,导致产品吸引力较低。部分民众由于缺乏对养老金融产品的了解和对投资理财中风险管理策略的理解,没有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此外,在投资机构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养老金融产品消费者更加偏好有国家兜底的银行,而不是商业保险公司。
养老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下的金融产品实行市场化投资、市场化管理,在产品选择上具有个人自主投资管理,风险自担的微观金融属性,要求民众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居民在进行金融产品选择或投资理财时面临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收益波动风险、产品违约风险等。针对上述风险,个体对资产的风险管理行为聚焦在以下四类:购买保险来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金额;通过预防性努力和自我保护行为来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预防性储蓄来减小未来的收入不确定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分散化投资来降低单项金融产品的非系统风险。在人均寿命增加和人口出生率降低双重压力下,居民个人养老金投资不足将使投资者面临老年贫困风险,通过科学选择养老金融产品,合理配置养老资产能够规避上述风险,带来期望效用的最大化。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风险控制路径
建立健全养老金融产品监管法治体系。第一,加强准入监管。在机构准入方面,引导全省商业银行加强对养老理财类产品代销机构的准入管理。在从业人员准入方面,强化个人养老金和养老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资质管理,提高养老理财产品代销业务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在产品准入方面,加强对专属商业保险产品发行公司在风险管控机制方面的考核,加强对养老产品发行机构的产品管理、销售管理、投资管理和分级管理。第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针对居民对养老金投资在不同时期的关注重点,建立覆盖投资全周期的信息披露制度。事前,要求养老金融产品发行和销售机构充分披露养老理财产品信息、面临的风险,以及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事中,加强对养老金融产品发行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的监督审查,提高信息披露作为投资者科学决策重要依据的有效性。另外,要加强对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信息披露的充分性监督。对于重大关联个人或实体,历史投资业绩等充分披露。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对基金净值波动的信息披露行为,降低投资者对长期性养老投资产品的疑虑。第三,加强信息监测。建立省级养老金融信息和数据统计制度,强化对养老金融业务的监测分析,及时对市场进行纠偏,调整优化养老金融产品市场的监管政策。
建立个人养老金收益保障制度。第一,加强对养老金融产品投资收益率的监管。实时监控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严厉查处年化收益率展示虚高问题,推动建立养老金融产品相对收益率风险指标和风险阈值,及时启动风险预警。鼓励金融产品发行机构在进行专属养老金融产品设计时,突出其长期、稳健特征,避免与银行长期理财产品产生同质化竞争。第二,有序推动银行养老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银行发挥个人客户多、产品丰富的优势,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客户特征刻画和覆盖投资者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需求专业规划设计。要建立银行与人社部门、保险机构、基金公司的协同合作机制,加强跨部门数据分享和产品对接,提供综合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第三,加大商业养老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保险公司建立独立的养老保险基金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根据客户群体特征动态配置资产投资组合,降低商业养老保险购买者面临的收益保障风险和偿付风险。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展业活动,对产品开发和创新成效显著的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资金奖励。
提升居民金融素养。金融素养的提高能够减少居民的过度风险规避行为,增加风险资产的配置和管理能力。第一,要加强投资者风险认知教育。从省级层面加大对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宣传和养老金融产品风险管理常识性策略的普及教育,从而解决金融机构对投资者教育的市场失灵问题,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做好准备。总结郑州个人养老金在推广和居民在投资产品选择过程中遇到的投资者风险认知方面的主要问题,以及在养老金融方面的投资者教育的先进经验,编写投资者教育手册,指导全省金融机构提前做好宣传设计,提高未来全面推广以后个人养老金居民参保积极性。第二,优化投资顾问业务模式。鼓励银行和资产管理等机构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与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问卷结合,深入挖掘投资者对养老金融的需求,重点协助小微和养老金融市场新参与客户建立对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科学认知,减少非理性养老财富投资决策。鼓励养老金融产品发行销售机构积极开发智能咨询产品和税务顾问产品,破解由于部分养老金融产品递延所得税政策计算复杂、产品演示复杂导致的客户对风险和收益理解困难等问题。第三,建立产品清单制度。鉴于养老金投资产品丰富多样,投资者选择困难,可以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投资者的投研能力分类设置不同类型的清单,建立梯度选择框架。协调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共同制定个人养老金产品默认投资工具,引导居 民 对 养 老 财 富 进 行 长 期 和 稳 健 的 投资。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国际经济研究所)
来源:《河南日报》 2024年10月2日